亲人墓前读祭文,并告知婚讯!清明第一天四川公墓祭扫人次同比增加80%
4月3日,清明假期第一天,同样也是市民扫墓祭祖的高峰时期。据四川省民政厅提供数据,全省各公墓单位共接待实地祭扫人员500733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
在成都磨盘山公墓内,从上午8点开始,市民手持鲜花陆续进入公墓内。据了解,今日前来磨盘山公墓祭扫的市民将达9000人左右。而在明天清明节当天,祭扫人数将有所下降,预计在4000人左右。
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公墓内800个生态葬穴已全部使用
3日上午,天气晴朗。一大早,磨盘山公墓主任李平便来到这里,巡查公墓内的情况。“巡查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劝导市民不要长时间聚集,一方面也是防止有市民私自携带香蜡进行燃烧。”李平告诉记者,这两个方面也是今年清明祭扫高峰期间的管理重点。
“除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不间断巡查外,我们还在公墓进出口和公墓内部设置了定点检查。”李平说,在市民进入公墓时,如发现市民携带有香蜡,他们会进行劝导,并且建议他们将香蜡免费置换成鲜花。
“从目前来看,公墓内没有发生一起私自燃烧香蜡的现象,就连携带香蜡的市民都很少了。”
磨盘山公墓内,前来祭扫的市民或是整理清扫墓碑,或在墓碑前低声轻语。记者走访发现,与传统墓碑有所不同的是,在园区内几棵大树下,摆放着一些小的墓碑,这些墓碑形如爱心,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部分墓碑上,摆放着祭祀鲜花。“这种殉葬方式就是树葬。”李平告诉记者,2018年公墓推出这种生态殡葬方式以来,现在设置的三个生态殡葬区域,800个生态葬穴已经全部使用。“我们正在开发第四个生态殡葬区域,与前三个相似,可以提供200多个生态葬穴。”
祭奠烈士人数增加
清明祭扫内涵在于家风传承
不仅祭祀方式更加文明,祭扫方式的改变,也让李平感动不已。“我在公墓工作了很多年,也见过很多种祭祀方式。”李平说,早些年,有部分市民前来祭祀时,购买了很多香蜡,大量的燃烧也让墓碑脏乱不堪。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市民的观念开始转变,选择低物质、重情感的祭祀方式。
在李平的印象中,几天前,一个家庭的祭祀方式让他难以忘怀。“这个家庭在祭扫时,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还特意准备了一篇祭文,这在现在是很少见的。”李平说,祭文的内容大致向逝者介绍了目前家庭成员的近况,并且提到了将于近期结婚的消息。在男子读完祭文后,家庭成员依次向逝者诉说近况。“他们没有准备很多祭祀物品,仅每个家人送上一株鲜花,但可以看出家人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
除了普通公墓外,在磨盘山公墓内,还有着上百座烈士纪念碑。这个清明节,祭扫烈士也成为部分市民的选择之一。“根据目前的情况,今年前来祭奠烈士的单位相比往年增加了一倍。”李平说,往年清明期间前来祭奠烈士的单位大概在20家左右,今年达到了40家。
不仅有单位组织的集体祭奠,很多市民也自发前来祭奠烈士。“仅我观察到的,就有很多市民前来祭奠。”据李平介绍,这些市民都是在祭扫后,带上家人来到烈士纪念碑前,老人向小孩讲述烈士的事迹。“实际上,清明祭扫的内涵正在于此,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更重要的在于家风的传承。”
红星新闻记者邓文博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