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来物种!有多可怕?

时间 • 2025-08-04 14:12:03
入侵
外来
物种
红火

日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之际,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会议,再次研究部署红火蚁阻截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要求协同抓好检验检疫和执法监管,强化红火蚁阻截;加快推进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抓紧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

这段时间,红火蚁和外来物种防控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说这小小的红火蚁,就一度上了热搜榜。而国家更是相当重视红火蚁,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不仅下发文件《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专门部署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还专门启动了联合防控行动。

那么,体长仅3—6毫米的红蚂蚁,为何能惊动九个部门部署联合防控?红火蚁到底有何危害?针对红火蚁有哪些有效的科学防控手段?

“蚁”害无穷

今年,红火蚁来势汹汹。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红火蚁已由南向北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据了解,外来物种红火蚁于2004年在广东省首次被发现。它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的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达191个,较2016年增长了一倍,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及其他公共地带都有发生。

生性凶猛,生态危害大

红火蚁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现今已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24个国家(地区)发现。红火蚁攻击性强、叮咬毒性大,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100种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具体来说,红火蚁的危害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滑动查看↓

一是破坏当地生态结构。红火蚁适应性很强,入侵一地后,往往迅速发展为优势种群,不仅将该地其他类型蚂蚁“赶尽杀绝”,而且把蜘蛛等益虫消灭,使得原有生态结构遭到巨大破坏,造成生态严重失衡。

二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红火蚁直接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根茎等,搬运、放牧蚜虫、蚧类等分泌蜜露的害虫,传播植物病虫害。这些直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威胁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红火蚁受到干扰后不仅不会四散逃生,而且会产生极强的群体攻击性,通过蜇咬将毒液注入受害者皮肤,让容易过敏的人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和休克等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四是威胁公共安全。由于红火蚁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附近的电器设备,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号志机箱等,可能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进而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故

立体传播,防控难度高

红火蚁不仅危害大,而且防控难度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物种特点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决定的。

红火蚁繁殖速度十分惊人,有些蚁巢可能有多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只红火蚁,增加了灭杀的难度。而且,红火蚁可谓是水陆空立体自然扩散繁殖,可以通过蚁巢迁移和分巢等形式,向临近地区拓展,虽然每次跨越的距离不大,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累积,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可以显出“攻城略地”的长期效果;可以在空中实现短期内远距离扩散,可在达数百米的高度完成交尾并降落至数公里远的地方开始筑巢,迅速拓展新的空间;可以将其蚁巢筑在河堤或者低洼处,随着洪水到来,蚁巢虽然会被淹没,但是蚁群抱团形成“蚁伐”随水漂流,遇到合适的建巢地点,就设法上岸建巢,在新的地方生活下来。

此外,随着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红火蚁通过物流传播,经物件、车辆等人为因素扩散的案例越来越多,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红火蚁防控难度大还在于其侵入初期具有一定隐蔽性,沙堆状蚁丘不易被觉察到,而等到发觉时,其侵入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这就延误了治理的时机,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联防联控,综合治理

红火蚁防治事关保粮食、保生态、保健康,必须早发现、早阻截、早根除,强化疫情报告,全力织密防护网。加强检疫监管是首要工作,必须强化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步调一致、监管有效的工作机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处处长冯晓东表示:

我国红火蚁疫情的联合防控和群众报告制度尚不完善,除检疫部门加强监测外,需要依靠群众强化疫情报告,督促相关企业和个人主动配合检疫管理。同时还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共同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趋势。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主任、河南省昆虫学会秘书长王高平建议:

利用多种科普手段,宣传红火蚁初步鉴别方法,提高公众防范意识。鼓励公众及时报告红火蚁疫情。有条件的省区,可在公园绿地、农田、林地等重点场所组织保洁员、种植大户、管护工人参与疫情监测工作,可组织专业防控队伍参与防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罗礼智强调:

农民遇到红火蚁一定要科学防治,使用专用药物,千万不可用普通农药。消灭蚁巢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毒饵,但是要提到一点,使用常规性杀虫剂,比如敌敌畏、除虫敌等喷洒或浇灌蚁巢,不但防不住红火蚁,反而会越来越多。不要踩踏蚁巢,并尽量消灭离家比较近或农田内外的蚁巢。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目前我国红火蚁防控技术措施逐步完善,防控机制初步建立,红火蚁的扩散蔓延得到一定遏制,大部分发生区域发生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头皮发麻!

这些外来物种竟被当成宠物?

红火蚁

这么大危害的红火蚁,竟有人拿它当商品私下交易!记者寻线索搜索发现,在电商平台自动出现了“红火蚁宠物”的关键词,页面上虽然有很多售卖各类蚂蚁宠物的商家,却从商品名称中很难找到红火蚁的踪迹。尝试着询问了25家店主,大部分明确表示不售卖红火蚁。不过发货地显示为广东和福建的两个店家称,店铺并不会上架红火蚁,只通过微信或电话等形式,提供销售途径。

商家均称,要按群落售卖,1000只起售,价格在60-90元之间。广东的商家称,“我们当地很多这个东西,我们的货都是自己挖的。”福建的商家则是通过跨省购买而来,“就一巢能出,今天刚到,有蚁后。你不要我就卖别人了”。

其实这两个商家对于红火蚁的危害心知肚明,“这东西比较危险,咬到的话会长脓、烂掉。敏感体质的人被咬后会过敏、发烧,不打针的话会死人的。对环境也有害,跑到外面的话繁殖很快,适应能力又强。”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买家光顾,广东的这位商家透露,之前有搞直播的买走了十多万只,“他们把宰完的鸡喂蚂蚁,一两天就吃完了

蟑螂

一种蟑螂名叫马达加斯加鸣蠊,在网购平台上居然作为新型宠物在悄悄售卖,就因为它会打架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好比斗蟋蟀……

据了解,马达加斯加鸣蠊只是海关截获的各类蟑螂中的一种。“比如这个秘鲁巨大蟑螂,是世界最大蟑螂之一,也是在上海进境货物中截获的,其展翅将近15厘米。蟑螂什么颜色都有,有时美得如艺术品,但这不能成为将它视作宠物的理由。”

作为海关总署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组组长,曹敏所展示的各类蟑螂标本,“国籍”遍布全球,这是我国国际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旅游增多和“海淘”兴起后必然会遇到的外来动植物入侵威胁。

活体青鳉鱼

4月6日,上海邮局海关就在进境邮件中查获活体青鳉鱼,且该邮件申报品名竟为“果汁”。

工作人员在对该可疑邮件开箱查验时,发现纸箱内为白色泡沫箱,内置一半黑底一半透明的塑料水袋,8条活鱼长约2厘米。青鳉鱼多被视作研用鱼或观赏鱼,但有较强繁殖能力,具较大的生物安全风险,绝不能随便入境。

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其中重要一环。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除了具有官方动物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的犬、猫外,活动物禁止携带或邮寄进境。未经检疫和风险评估的活动物可能携带有疫情疫病,而且一旦逸散繁殖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及生态安全。

常见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据《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其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

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除了红火蚁

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哪些呢?

它们都有哪些危害?

又该如何防治?

一起来了解一下↓

名称:克氏原螯虾

别名:小龙虾

原产

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20世纪30年代进入我国。

危害

喜爱掘洞筑巢的习性对泥质堤坝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防治方法

尚未引种的地区,应展开其环境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对已广泛分布地区,加强养殖管理。

名称:巴西龟

原产

美国中南部,已经在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上都发现有野生个体的存活。20世纪80年代经香港引入我国内陆广东,继而迅速流向全国。宠物丢弃、养殖逃逸、错误放生等导致其在野外普遍存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巴西龟最多的国家。

危害

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收录为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

防治方法

不可以放生到野外,严格控制养殖场的逃逸。

名称:草地贪夜蛾

原产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于2019年在我国多地开始出现。

危害

草地贪夜蛾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高龄幼虫还可以钻蛀到玉米内部,使防治效果更打折扣。

防治方法

可以根据其飞行线路,采用科技手段进行人工干预,包括化学农药杀灭、生物农药杀灭和技术诱杀。

名称:福寿螺

别名:苹果螺、雪螺

原产

亚马逊河流域,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

危害

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防治方法

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名称:牛蛙

别名:美国青蛙

原产

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北到加拿大,南到佛罗里达州北部。因食用而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地,1959年引入我国。早期的养殖和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其扩散的主要原因。

危害

本地两栖类则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防治方法

加强牛蛙饲养管理以及对餐饮业的控制,以免入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生物安全是事关

国家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

威胁国门生物安全的重大问题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不仅需要强而有力的管控措施

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心中

画上一条“警戒线”

为我国生态安全保护尽一份力!

来源丨半月谈、人民网、南方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农民日报

编辑|慈超楠责编|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