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兵,不容易
阡陌的述说2021.3.28阡陌的述说2021.3.28
08:45未知来源
播放
当我们已成年,
近看生活,
发现美好的背后,是满目疮痍的一地鸡毛,
离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差之千里。
而选择,
是人生的常态,也是宿命的终结。
选择
在湖北的一处小村庄里,村民们通过种植一年一季的农作物为生。而在农闲的日子里,一位父亲总是会到建筑工地里当水泥工,用来维持家里的收入。
而这位父亲的孩子在读小学、初中时一直是班级前5名,每年期末他都会领一张奖状回来,父亲也会把奖状贴在墙上,因为这总能让父亲感受到满满的欣慰。可中考成绩出来后,他中考没有进入县城最好的高中,父亲一气之下把墙上贴满的奖状给撕掉了。父亲说:“要么复读,要么回来种地。”“好的,那我选择回来种地。”这是他儿时唯一一次流着泪对父亲说的话。
后来父亲妥协,他上了市里一所够分数的高中,可高考那年,他考了368分。他决定自己做选择,他对父亲说:“我不想上大学了,回去种地”。然而这一次,他被父亲打了一耳光,好长时间他和父亲没有话说。母亲看他这样,托人给他找了一份超市的工作,没干2个月,他怀揣人生的第一份工资762元,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投靠了远在异乡的姐姐。
脱离了父母的管控,没有了羁绊,他知道,以后的路得靠自己。到了电子厂,对于深圳的一切,在他一个17岁的孩子眼里,满满都是美好的,新鲜的,好奇的......可面对重复劳动的工种,看见每天同事面无表情的机械工作,除了发工资嘴角扬起的笑脸,他迷茫了,难道他也要这样吗?
他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来深圳6个月的第一次,他对父亲说:“爸,对不起,让您失望了。”
“回来当兵吧,最后一次机会。”
就这样,他告别姐姐,告别了他曾经以为梦可以开始的地方......
选择
征兵程序过了,他当兵了。父亲从武装部给他领了衣服,他认不出来这身衣服是哪个兵种。
“小子,你运气还不错,当海军了,咱们这7年才一次啊。”当兵了,农村的老风俗,父亲宴请了全村的人和亲戚朋友。
去县武装部集合前,他跪下来,给父亲磕了一个头,嘱咐父母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坐在车上,他看到窗外父亲挥手致意的时候,眼角有泪水,那一刻,他发誓,一定要在部队混出个人样。坐着绿皮火车,他到了北方某沿海城市,是一座在父亲眼里被称作“可以走出去的城市”。
到了新兵连的第二天晚上,他失眠了,他想家了。好不容易叠的豆腐块,他舍不得打开盖,只能拿大衣裹着睡,那是他当兵第一次,才知道兵的味道,是有着家的想念。
在他下连的那一年,是奥运年,中国在改变的一年,他也在开始蜕变。分兵的那一天,他和另外其他连的4个战友,分配到某机关直属汽车连。
沉思
因为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不久之后,领导让他干公务员,负责档案管理,当然也负责领导的一些生活保障。就这样,一干就是4年,他逐渐习惯了这种节奏,也没曾想过自己的岗位会变动。后来,因为机关食堂人事变动,他正好符合司务长一职,成了单位近10年来,唯一一位连续干了4年的机关司务长。
而这4年的机关司务长,是岗位成就了他,有收获,也有失去,但更多的是成熟,稳重了。
休假回家时,他正好赶上了疫情,在家里一待就是3个多月,父亲说:“当兵这么多年,这是你头一次休假最长的”。是的,他当兵期间,休假的天数都可以数出来。父亲对他说:“我知道你想退伍,在部队干的越久都会这样,可是一个农村娃当兵已经很好了。”而从小到大,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妈注定一辈子都要在这个村庄了,你要自己走出去。他也深知这一句话里面藏着多少期待。
父亲让他退伍之前跟他去打工几天,握着靠苦力搬运货物赚来的320元,他陷入了沉思,今年31岁的他,还未成家,尽管在部队这些年有点成就,对于农村娃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是的,他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农村父母的不易。当一名农村兵,更不容易。
他要坚持下去,
因为每一名士兵都有当军官的梦,
他也不例外。
未来,
军营不可负,父母之恩不可负!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一号哨位
主播|梁新建编辑|史紫炜
责编|康轩山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