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栏|栋见文博③:随袁庭栋走进武侯祠大庙会,感受浓浓年味中的三国文化

时间 • 2025-11-16 07:35:19
庙会
民俗
传统
文化
成都

编者按:

对于三国迷而言,游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在春节期间来,热闹非凡的大庙会将呈现主题灯展、游喜神方、创意市集、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美食街区等活动,让你感在感受三国文化之际,也能体会到浓浓的年味。

日前,红星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推出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的独家专栏系列:“栋见文博”——袁庭栋带你博览天府文化,继《金沙太阳神鸟的古老和现代》、《我又一次拜谒草堂》发布后,今日(6月2日)推出第三篇文章《年轻的传统——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以学者的游客的身份,带你走进武侯祠。

年轻的传统——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袁庭栋

成都人好耍,过年的耍法也五花八门。一家人去武侯祠逛大庙会,已经成为许多成都人春节假期最常规的打开方式。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听到不少人都在说:“武侯祠大庙会是成都最热闹的传统年俗之一”。不过,我要告诉你,这句话是说对了一半,错了一半。说它最热闹,对了,除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这两年外,它一直保持着超高人气,参观人次连续多年突破百万大关。可是要说它是传统年俗,就错了,它是2005年才出现的文化新品牌。当然,如果加几个字,说它是传统气息浓郁的大庙会,也就对了。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亚于物质生活。每逢春节大假,几乎家家都在埋怨过年不好耍,没有小时候的年味儿。什么是年味儿?在家里,就是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在家外,就是群体性的大众娱乐,欢天喜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过去各种各样的传统春节民俗活动逐渐消失,大家口中埋怨的没有年味,指的就是缺少这些可以在户外空间大人小孩乐欢天的群体性的大众娱乐。成都市委、市政府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为了给市民打造更多可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除了继续办好传统的灯会之外,在主城区策划新增了两个具有浓郁传统庙会风味的春节品牌,这就是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和金沙太阳节。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主题灯展、游喜神方、创意市集、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美食街区等,年年都有亮点,次次都有惊喜。举办至今,依托武侯祠,已从单纯的民俗文化庙会转型为新型的主题文化庙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在新时期举办的具有文创产品性质的大庙会,它的川味特色和时尚风潮让它在全国无数的庙会中声名远播,成为新晋网红。新晋网红之所以声名远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就举办在中外闻名的武侯祠博物馆的西区。武侯祠博物馆原本就是古老的祠庙(老成都人口中多称武侯寺,不称武侯祠),今天的大庙会不仅是资格的大庙会,又和身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的武侯祠博物馆资源共享,这样的优势地位在全国还有几处呢?众所周知,我国各地都有品类繁多的庙会,北方城市尤甚。由于古代的城市里没有现代城市中常见的广场、剧院、会展之类的公共文化空间,他们要举行公共文化活动一般都在两个地方:一是大的庙宇,二是大的会馆。唐宋时期成都的大慈寺便是举行各种文化游乐活动和商业展销活动的胜地。成都历史上有名的“十二月集市”基本上都是在大慈寺的周边举行,也可以说就是大慈寺的大庙会。如今的武侯祠大庙会,正是大慈寺的大庙会习俗在今天的延续或重现。

往届的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武侯祠大庙会期间,武侯祠中人气最旺的民俗活动是“游喜神方”。“游喜神方”是一种很古老的民俗活动。“喜神方”,顾名思义,是喜神所在的地方。过去的老辈人都相信,过年游了喜神方就可以在当年获得健康、智慧、财富以及好运气。从宋代起,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这种习俗,现在大多失传。为了保存这一传统的民俗,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武侯祠博物馆中特地安放了人见人爱的“喜神方”,每逢过年,武侯祠中不仅有如今全国唯一的红红火火的手摸“喜神方”以乞福的传统习俗,还会有一些由乖娃娃装扮的“小喜神”为人们迎春送福,让武祠中的游人笑逐颜开,一片吉祥。正是为着全国只有我们成都保存下来的游“喜神方”,我们也应当为我们成都点赞,加分。你同意吗?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曾琦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