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案写入最高法报告!报告起草人:法院审案除定分止争外,还要鞭笞假恶丑

时间 • 2025-10-31 04:01:18
荣誉
侵害
名誉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里,总共使用了39个案例。其中,有的是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大案”,比如秦光荣案、程三昌案;有的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如人脸识别第一案、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周强院长在报告中提到了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案,即肖某智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案。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传出,举国悲痛,有市民前往现场夹道送别,也有人在网上发言发表缅怀文章。然而,湖南男子肖某智却在此时无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使用昵称“坚持底线”的微信号,先后于17时35分、19时15分在微信群“白翎村村民信息群”(群员人数499人)内发布2条信息,歪曲事实诋毁、侮辱袁隆平院士,侵害英雄名誉、荣誉。

上述信息被微信群成员看到后,引起群内成员强烈愤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网警掌握到该情况后,将肖某智传唤到案。

韶山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肖某智以侮辱、诽谤的方式侵害英雄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以被告人肖某智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管制六个月。

3月8日,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了要定分止争外,还需要发挥价值评判、示范引导作用,明规则、划底线、扬正气、树新风,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余茂玉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特别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案件,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递出去,让道理更加清晰、法理更易理解、情理更获认同。比如,报告中列举的故意侵害英烈名誉以博取眼球等错误行为,法院坚决予以责罚。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