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丨首位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年过古稀仍向世界讲述中非故事

时间 • 2025-10-28 15:41:27
中国
非洲
美元
大使

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前驻南非大使刘贵今便是“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76岁的刘贵今如今已满头白发,但精神饱满。他的一生奉献给对非外交工作,在对非外交岗位坚守、耕耘近40年。花甲之年,他担任了中国政府首位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年逾七旬仍为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余热。

“从我第一次踏上非洲,我便爱上了这片沃土。”刘贵今曾在采访时自豪地说。在非工作17年,刘贵今整个外交生涯几乎都和非洲紧密相连。

▲央视新闻客户端视频截图

中国外交政策获非洲广泛认可

平等对待令中非合作双赢

中非友谊的深化,中非关系的发展,刘贵今是亲历者、见证者,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推动者。他积极推动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坚定捍卫我国在非利益和国际形象。

数据显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突飞猛进。中非双方在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众多领域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双边贸易额和中国对非投资额双双大幅增长。2000年,中国在非投资仅有几千万美元,双边贸易额仅为106亿美元;至2010年,中国在非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攀升至1240亿美元。

但中非关系并非一蹴而就。刘贵今曾分享过一个小故事,上世纪70年代,当中国人西装革履走在非洲大街上,当地人见到了会叫“Japanese”,以为他们是日本人。那时,很少人会想到中国人也能出国。

而在南非担任大使的几年,逐渐发生了“反转”。南非的旅游景点和路牌都是用中文和英文写的。日本驻南非大使常在刘贵今面前说,如今日本游客到了南非旅游,当地人都开始把他们当做中国人。

“因为走出国门的人数增加了。”而人数的增加,对使馆的要求也加大了。据介绍,初期驻非洲的使馆,总体上来说规模比较小,编制比较简单。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领事部门也就是一两个人员配置,一年也就办几百个签证。

刘贵今2001年开始在南非当大使期间,除了驻比勒陀利亚的大使馆设一个领事部,包括领事参赞在内有四五个工作人员之外,还有三个总领馆: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驻开普敦总领馆和驻德班总领馆。总领馆一般编制都在10人左右,加上使馆领事部,每年要发放大量签证,让南非人到中国做生意、访问或旅游。

刘贵今曾说,中国驻外使馆有个值得一提的特点,中国不采取驻一个大国的使馆兼驻一个小的国家的做法。“这也体现我们的外交原则: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所以中国在每个建交国都设一个使馆、设有大使。”

花甲之年临危受命

向世界传递中国立场

2007年,西方媒体和政要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拼命抹黑中国。同年5月10日,62岁的刘贵今临危受命,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当时刘贵今刚卸任南非大使,他回忆说,在当时的情境下,被赋予了两个使命。第一个是努力调解,平息苏丹的战乱。第二是让外界了解中国的立场,减轻外部对我们的压力。

转年2月,刘贵今走马灯式地与苏丹政府官员、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联合特别代表、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等展开会晤,其间还专程访问了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并在当地主要难民营同难民代表交谈。这些都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其中也夹杂着一种论调:中国在发挥作用,但这是西方压力的结果。

面对国际质疑,刘贵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接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减轻美国国会的压力或者是媒体的压力。我们追求的是问题的实际解决,我们追求的是实实在在帮助苏丹结束战乱,实现和平和发展。”

就任期间,中国的外交政策获得非洲各国广泛认可,令刘贵今大使十分感动。他认为,这与“中国不干涉其内政”有关系,中国并不像别的国家一样寻求地缘政治的利益。

进入21世纪后,中非贸易高速发展。中非贸易额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用了20年的时间,但2000年的108亿美元到2011年的1600亿美元,仅用了12年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遭受沉重打击,但中非经贸却显示出强大的抗压性。统计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非贸易仅下降10.6%,1~10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

“西方记者经常问我中非关系那么好有什么秘诀。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对非政策中一直秉承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中非关系同西方与非洲关系的一个很大区别。无论国家大小,中国从不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做法和发展模式强加给非洲,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对待非洲。而中非合作也是双赢的。”刘贵今说。

年过古稀的刘贵今大使至今仍奔走在对非工作一线,向世界讲述中非友好的故事。“中国的命运、非洲的命运跟世界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向中国人民、向非洲人民、向世界人民,尽可能地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讲中非友好的故事,为增进中非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贡献一点点微薄的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综合人民网、新华网、长江新闻号、国际先驱导报等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