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要立即去医院吗?阳了,从哪天开始吃药?|来听新闻

时间 • 2025-07-25 23:59:16
中国
症状
医院

语音播报2022.12.11语音播报2022.12.11

09:45未知来源

播放

语音播报2022.12.11音频:00:0009:44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这是在12月7日发布的“新十条”中,对于隔离方式的优化调整。哪些情况下可以居家治疗?居家治疗人员又该如何自我管理?

发热患者是否要立即去医院?

近期,一些城市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明显增加。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感,有少数人可能是双重感染。此时也处于冬季流感高发期。发热的病人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两天还没有退烧,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还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阳性,但又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也先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行。要看持续的情况和自己的感觉,奥密克戎的发热一般是2到3天,很少持续,流感也是这样。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阳了,从哪天开始吃药?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我们吃药就是为了缓解症状,让自己没那么难受。一般从第二天,我们最难受的时候开始吃药,或者觉得症状影响休息、睡眠,就可以吃一些缓解症状的药。没有必要太早吃药,太早吃药也起不到什么缓解症状的作用。

中国三农发布

,赞29

年轻人阳性了可以不吃药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完全不需要用药的,就在家里休息,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好的身体状态,就可以了。如果症状比较轻,多休息、多喝水、不吃药,问题不大也能自愈。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那就没必要死扛着,休息不好,会影响疾病恢复,现在很多非处方的缓解症状的药,也非常安全,没有必要回避。

有人囤十几盒布洛芬?

专家:没必要!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感染后,发烧很少超过三天,即使第四天、第五天还有发烧,一般也都是低烧或中等程度发烧,没有退烧药也完全可以过得去,所以就按照三到五天的量就足够了。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三农新资讯

全国秋收基本结束

各地多措并举夯实来年丰收基础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秋收已进入尾声。除南方部分中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农作物收获已结束。

中国三农发布

,赞5

12月22—2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在四川成都举办

据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消息,将原定于11月3—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的第十九届农交会,调整至12月22—25日(12月20—21日布展)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展区设置总体不变,各地计划举办的推介活动与农交会执行承办单位做好衔接。【详情】

鲍鱼等海洋物种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2月9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又增添一些海洋物种。据新名录,所评估的海洋物种中近10%面临灭绝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首次对鲍鱼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全球54种鲍鱼中有20种面临灭绝危险。鲍鱼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可持续的采收和非法捕捞,气候变化、疾病和污染让问题雪上加霜。

民生资讯

国务院:全面取消这些防疫检查点!

日前,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落实“新十条”优化措施。全面取消各地设立的公路、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不再查验货车司乘人员、船舶船员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全面取消货运车辆闭环管理要求,各地不得随意层层加码,限制货运车辆跨区域通行。全面取消跨区域流动货车司乘人员“落地检”,对于从事口岸交通运输服务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规定开展核酸检测。【详情】

重要提示发布!坚决杜绝经营者发“疫情财”情况出现!

市场监管总局12月10日发布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其中提到,加强合规管理,严防平台内经营者实施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坚决杜绝平台内经营者发“疫情财”情况出现,及时依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平台内经营者采取必要措施。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9个抗原检测试剂

日前,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佰奥达生物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个企业的3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三农

未知数

种子上天“拆盲盒”

阔别地球半年之久,神舟十四号终于回家了。随之返回地球的,还有航天员在太空精心栽培的“太空水稻”。说到“太空水稻”,很多人都会有些好奇,水稻的种子到了太空能萌发、生长、抽穗以及结籽吗?航天育种安全吗?为什么要把农作物种子带到太空呢?

农视网

,赞22

三农

人物

李玉:蘑菇地里捡钢镚儿的“蘑菇院士”丨2022年度三农人物候选人推介

李玉,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济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菌物学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李玉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为我国菌物科学事业发展和食药用菌产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详情】

社会百态

男子抱猪上秤称重,惹笑网友!

近日,云南一则抱猪上秤称重的视频戳中不少网友的笑点。视频中,一男子抱着一头“二师兄”正在上秤过磅,现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都在猪的实际分量上,而当视频发布后,网友们都被“二师兄”那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打败了。(红网)

红网

,赞3.9万

98岁姐姐给92岁妹妹塞钱买糖吃,给的是情谊!

近日,贵州98岁的姐姐给92岁的妹妹塞钱买糖吃。老人外孙女介绍,姨外婆舍不得外婆走,给妹妹塞钱时说“管它少不少买糖果吃”。给的不是钱,是那份情谊。(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赞13

美!乌梁素海半水半冰,宛如翡翠

初冬的内蒙古乌梁素海,一半是碧绿的湖水,一半是晶莹的冰花,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巨型翡翠。从空中俯瞰,成千上万只红雁自由飞翔,给湖面点缀出灵动的色彩。(北京号发布)

北京号发布

,赞12

网友互动

Response

近日,由《语言文字周报》主办的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十大网络热议语”公布结果。入选2022年“十大网络热议语”的有:“冰墩墩(冬奥会)”“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卡塔尔世界杯”等。上榜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有:“栓Q(我真的会谢)”“退!退!退!”“嘴替”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昌来认为,“热议语”和“流行语”的差异在于,“流行语”更多地被使用,“热议语”更多地被议论,后者潜藏着大众对某些社会话题与事件的关心。那么,你今年最关注的“热议语”是什么?用的最多的“流行语”又是什么?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与我们互动,或者在评论区说出你想对我们说的话,并将农视网微信公众号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今日小知识

三餐各有最佳进餐时长

放慢吃饭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保护血脂、血糖和消化系统。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餐的用餐时间不少于15分钟。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需要30分钟左右。吃饭快的人要先培养“细嚼慢咽”的意识,营养专家推荐一口饭嚼15次以上。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肠道蠕动减弱,建议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次。

天气

12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新疆北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河北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川西高原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四川盆地、贵州西部、云南东南部、福建中西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台湾岛北部局地有中到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