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刊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 • 2025-07-15 17:51:56
广州
海洋

随着6月8日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的到来,海洋生态保护议题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最大的资源库,目前海洋拥有已知物种约25万种,产生了地球上至少50%的氧气,为全球近30亿人提供食物、工作和收入。海洋每年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约达2.5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海洋生产总值依赖于健康的海洋资源。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已通过海洋打开持续千年、链接全球的商贸通衢。对如今的广州而言,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成为其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地基”。


近年来,从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到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广州也做出了系列探索。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和企业在行动



广州:夯实现代海洋城市的生态根基


自然资源部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覆盖绝大多数重要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绝大多数未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


聚焦到广州,作为一座河口型海洋城市,广州的海洋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也集中在番禺、南沙等沿海地区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具有河海双重属性,为典型的咸淡水混合区。化龙、南沙湾、万顷沙河口等地,生态敏感性高,分布红树林等重要生物群落,是广州严格保护的滨海生态底线。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陆续在番禺、南沙等地组织开展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点此查看全文)


广船国际:船海巨擘“转身”瞄准新能源再造“下一极”


2022年,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海科院”)在南沙揭牌成立,以广船国际技术中心船舶研发、装备产业研发人员为班底组建,助力南沙区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和制造业产业升级,致力于打造海洋科技领域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广船国际海科院总经理刘天夫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表示,“我们要在龙穴岛外打造更好的科研平台,改革激励机制,同时建设更为灵活的科研合作模式。”(点此查看全文)



全球蓝色对话



专访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中国海洋经济需要更多“独角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由此,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拉开帷幕。2021年,深圳海洋大学明确选址在大鹏新区坝光片区,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筹建,国际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林间院士出任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


备受瞩目的深圳海洋大学怎么建?大湾区如何整合资源推进国际前沿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大湾区如何吸引与培育高端海洋人才?围绕上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进行了专访。(点此查看全文)


专访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发挥广州产业链和空间资源优势,促进香港海洋科技专利在南沙落地


今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将迎来一周年。作为广州唯一临海的行政区,以及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南沙拥有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等院所也在此落户,这些都为南沙培育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夯实了基础。


南沙如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好吸引人才?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资源整合?如何加速推进产研对接、承接香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在《南沙方案》满一周年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钱培元。(点此查看全文)



专访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南沙应重点发展港口与科研平台,港深可推动“嵌入式”合作


日前,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之“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上,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正确的港城关系应该是港城空间分离而不是融合,“城市是人聚集的地方,港口是货转运的地方,一个是为聚集人口服务,一个是为转运货物服务,性质完全不同。”


在“向海出发”的过程中,港口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湾区城市之间形成了怎样的互动关系?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王缉宪教授进行了专访。王缉宪曾任香港大学地理系系主任、联合国发展署(UNDP)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顾问,参与了超过40个国内外港口、机场及港口城市、城市群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的咨询工作。(点此查看全文)


专访联合国“海洋十年”挪威国家委员会成员ErikOlsen:中挪在可持续利用海洋空间与资源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当前,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挑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拥有狭长的海岸线,挪威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先者。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挪威和中国在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进一步合作的契机和潜力?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联合国“海洋十年”挪威国家委员会成员、挪威海洋研究所(IMR)可持续发展部门研究负责人ErikOlsen博士。(点此查看全文)


SFC

本期编辑黎雨桐

21君荐读

世界海洋日:一同走近广州海洋“蓝”,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世界海洋日:亲近海洋生物,共筑蓝色梦想!广州如何让“小众”科学走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