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条湖底下穿隧道——东安湖隧道全面完工,这些细节用心了
近日,成都市首条湖底下穿隧道——东安湖隧道全面完工,具备通车条件。8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在东安湖隧道施工现场看到,虽然隧道已建成,但还未正式对外开放,目前社会车辆还无法在隧道内通行。
据悉,东安湖隧道全长1775米,宽20米,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作为成都市第一条湖底隧道,该隧道最大埋深7.9米,可以说站在隧道中部,基本便处于东安湖湖中心位置。
▲东安湖隧道从湖底穿过
▲东安湖隧道
弧形设计尽显运动感
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东安湖隧道入口处看到,该隧道位于“一场三馆”的西南侧。隧道起于新建体育馆路,穿过东安湖主湖区下方后,止于岐山寺路。作为一条湖底隧道,其施工难度显然要高于一般隧道,为何要在湖底建设,而没有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建设?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东安湖项目指挥部质量负责人何开顺介绍,为了湖面的整体景观效果,且照顾到连接周边道路的需要,采用了湖底隧道的方式建设。东安湖隧道连接东安大道与桃都大道,不仅连接东安湖公园南北两个区域,也是串联世界大运公园、东安湖、驿马河公园和东安新城片区的交通要道。
▲东安湖隧道连通东安大道和桃都大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隧道出入口位置还处于封闭状态,现场仍有不少施工人员进出。入口处的垂直绿化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员正在对绿化进行最后的调整。何开顺表示,虽然整个隧道已经完工,但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调整,但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待验收通过后,审批完成后将正式通车。
东安湖隧道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重要配套项目,为了体现其运动元素,同时为了与周边环境相映衬,隧道出入口垂直绿化种植的植物,两车道中间绿化隔离带的植物均与周边景观相适应。同时,垂直绿化采用弧形管线结构,上下弧形中的植物各不相同,不仅看起来很有层次感,且更加美观、运动。
驾车一路行驶进隧道中,这种弧形的设计也延续进了隧道内部,隧道内的墙面整体为淡黄色,中部一条浅灰色波形条带延伸至隧道出口,不仅让隧道看起来更加靓丽,同时减轻了司乘人员行驶在隧道中的压抑感。
记者注意到,这座湖底隧道与城市中的其它隧道还有一点区别,隧道内有弧形设计,也有小的纵坡。何开顺告诉记者,作为湖底隧道,一方面考虑到埋深情况,隧道内有一定坡度;另外周边由于有许多大型建筑物,故隧道线路也像一个简略的“S”造型。
▲隧道内限速60公里/小时
隧道应用吸声板、智能照明系统
作为一座湖底隧道,防水显然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
据何开顺介绍,该隧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其为Ⅱ级防水设计,其中结构自防水是隧道不渗漏的关键因素之一,裂缝控制也是难点所在。
“其中施工的缝隙主要通过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及界面涂刷水泥基材料方式组合排水,重点以防为主,通过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的方式达到防水效果。”何开顺表示,整条隧道在施工用材方面也充分考虑防水需求,采用防渗混凝土进行施工,通过种种方式保障隧道安全。
▲东安湖隧道排水系统
此外,考虑到白天隧道内外亮度不同的问题,建设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行分段照度控制,提高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及提高隧道照明安全稳定运行。而进入隧道中看到的淡黄色墙体其实采用的是微粒砂岩吸声板,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内噪音,其表面微小的颗粒更具质感,让驾车行驶在隧道中的市民感到更加放松、舒适。
东安湖隧道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同时,与东安大道、桃都大道等周边道路形成完整的区域路网结构。“这条隧道的建成,也意味着东安湖新城区域路网结构初步实现。”何开顺说。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