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设五道关口规范电子眼,厘清执法权责也是法治要义

时间 • 2025-11-10 02:24:26
设备
执法

执法就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决不搞什么“小动作”,也不该故意为难司机和行人,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执法人员的精力和数量本就有限,电子设备可以很好地查漏补缺,起到辅助作用。

可在一些现实的操作中,电子设备非现场执法时有跑偏的现象。如设置地点不合理、不公开,监控设备不合格、不达标,记录违法信息不规范、不告知……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违执法的初心,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烦恼。

此前,广东省佛山市广台高速某路口随着大量的罚单登上热搜。公开视频显示,该路口位于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处,这条Y字形岔道口中间被一实线分开,在3分钟的时间内,有27人在此违章。而据官方通报,该抓怕设备自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共产生18万张违章罚单。此类“天量罚单”的案例一度引发公众热议。

针对上述现象,即将于7月15日施行的新行政处罚法对非现场执法进行了规范。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张晓莹指出,新法对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质量要求、设置、使用和程序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行政机关应及时清理超出权限作出的非现场执法规定,完善监控设备设置的合法性。

舆论有呼声,有关部门立即响应,这值得点赞。何况,这一次的调整不光有态度,而且也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据张晓莹介绍,新法第41条对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质量要求、设置、使用和程序等作出了全面规定,实现了五个“确保”,把住了五个“关口”。具体来说,就是非现场执法将在今后变得更人性化、合理化,信息向公众公开,不再有“暗中执法”,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

执法的初衷从来不是罚款,而是维护道路交通的通畅和保障司机行人的生命安全。之所以会出现“天量罚单”,还是因为个别地方执法的目的被“异化”,造成“以罚代管”的乱象。

2020年全国交通违法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平均每车罚款逾千元。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多少不合理的罚款?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都曾指出一些非现场执法案例的不合理之处,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眼下,虽然新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将有力地扭转天量罚单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还是要转变工作思路,找回执法的初心——维护交通秩序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而不是“为罚款而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厘清执法的边界和权责,也是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执法就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决不搞什么“小动作”,也不该故意为难司机和行人,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沪生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