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蔚来,究竟隐藏了什么

时间 • 2025-08-04 22:45:19
研发
汽车
投入
亿元
技术

3月5日,蔚来(NIO.NYSE/9866.HK)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蔚来营收171.0亿元,同比增长6.5%;整车毛利率11.9%,连续两个季度达到两位数,领跑中国纯电汽车市场;研发投入39.7亿元,连续五个季度突破30亿元。


2023年全年,蔚来总营收为556.2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2.9%;全年研发投入134.3亿元,连续两年突破百亿。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蔚来的现金储备已升至573亿元,较上季度大幅增加121亿元。


财报发布后,美股市场予以正向反馈,3月5日蔚来收涨2.81%。


“内卷”当下,蔚来何来高端自信?


关于蔚来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财报发布的几天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首次出现在抖音直播间直面网友。有网友说:如此接地气的车企一把手并不多见,能直面所有犀利的问题并一一耐心回复的,也只有李斌。当网友多次问道关于蔚来会不会倒闭的问题时,李斌有点无奈地笑称要不赌点什么,后又认认真真回答道不希望任何一个公司倒闭破产,因为牵涉无数家庭,蔚来是否能走得远取决于用户是否支持,“用户不支持,我们活着也没意思,用户支持我们就长命百岁。”


这几年,李斌和蔚来一直在被质疑,甚至挖苦。销量不及预期、持续亏损都是问题的根源。不少人会把“蔚小理”这三大头部新势力放在一起对比,当理想的业绩一骑绝尘时,蔚来似乎还在为月销量稳定过万伤脑筋。但,二者显然在两条不同的赛道上,选择了增程式赛道的理想,率先尝到了甜头,但在高端纯电赛道,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蔚来的地位。


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终端零售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份额的排名中,蔚来以40.5%的压倒性优势位居第一。


据了解,在蔚来的增换购车主中,有48%来自BBA,部分第二代技术平台车型甚至高达56%。在高端纯电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心智的蔚来,已经成为BBA车主增换购的重要选择。


纵观2023年,“价格战”和“内卷”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变革,加速淘汰赛的到来,市场加速整合洗牌出清。随着开年特斯拉举起“价格屠刀”后,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下调售价、花式补贴,贯穿全年的“价格大战”,几乎无人能置身事外。


应环境与市场需要,蔚来也根据用户需求在2023年年中调整了权益和价格,但全系仍然保持在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李斌多次表示蔚来不会再降价,也不会推出比ET5便宜的车型,这是李斌的坚持,他不愿蔚来一味为了销量卷入价格战之中,更不愿蔚来失去多年辛苦沉淀的品牌价值和格调。


事实上,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品牌力,蔚来都改变了外界对于中国品牌低端、廉价、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在蔚来的带动下,也出现了一批由传统车企孵化的高端品牌,不过,蔚来并不可被轻易复制。随着“价格战”的加剧,很多所谓的高端品牌卷入其中,有的企业可能短期有了量的增长,但同时也在失去成立品牌的初心和品牌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保持高售价的蔚来,保证了整车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达到两位数,要知道这一毛利率在目前中国的纯电品牌中已属于上乘。考虑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蔚来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预期重估:以技术为重


蔚来财报发布当天,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对三家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并且不再考核企业的当期利润,而是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


这是一个信号:今后我们评估车企能力,首先要看技术,其次是利润。


高端汽车更是如此。高端市场需要靠时间积淀,汽车史上还没有出现立竿见影的成功案例。翻开百年汽车工业史,不难发现,任何一个能够享誉至今的高端品牌,立身之本唯有“技术”二字。所谓富养和时间的打磨,也便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技术实力。打造一个豪华品牌需要多方面的沉淀,想要和BBA比肩,并不只是价格的比肩。蔚来在去年的蔚来日上展现众多技术,主要目的就是用技术实力去增加自己的豪华调性。


一直以来,蔚来因为持续亏损饱受诟病,但换个角度来看,蔚来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研发投入最多的车企之一,自2016年起蔚来持续投入超过430亿元,为研发所交的学费蔚来从不吝啬,“培养孩子的教育投入不能省”是李斌和一众蔚来高管始终秉持的观点。


目前,蔚来的专利数量在新势力品牌中,优势明显。



2023财年,蔚来研发投入高达134.3亿元,连续两年突破百亿。第四季度,蔚来研发投入达39.7亿元,连续五个季度突破30亿元。这些钱花在哪里了?蔚来也揭开了谜底。


2023年9月,蔚来举办了其首个科技日,向外发布了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的12项全栈技术布局,并正式发布了车企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蔚来首款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以及NIOLink蔚来全景互联,公布了已经量产的跨域融合超算集群ADAMCCC。蔚来还在2023蔚来日上正式发布了其首款自研5nm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SkyRide·天行智能底盘系统、旗舰级安全标准四大核心技术。



全栈自研需要勇气和定力,作为为数不多坚持这条路径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李斌和蔚来保持着一种“近似疯狂”的执着。


“其实我们是一家非常注重研发投入的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做研发布局,也开创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先河。”李斌曾表示,在他看来被贴上“用户服务”标签的蔚来容易被忽视在技术上的深耕与努力。关于全栈自研,李斌的底层逻辑就是,“用近期的研发投入换长期的毛利”,技术投入有一定的回报周期,前期亏损是常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时特别肯定了蔚来的研发投入,他表示:“新技术革命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技术构建平台,这是花钱的事,比如蔚来,一年投入上百亿搞研发,这有合理性。而国际大厂的燃油车基本可以不投入,多年积累的经验,品牌在集中变现,那当然赚钱了。我们在投入期,他们在变现期,当然会出现这种反差。”


即使外界有不少声音让李斌省着点花钱,但在研发投入方面,他有自己的打算。


“我们该省的钱还是省,该花的不能犹豫。”在李斌看来,蔚来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经营风险,在研发投入方面蔚来会提高效率和保持投入的强度,目前的研发费用基本上保持了20%以上的营收占比,“这个规模是在我们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也是我们参与下一阶段的智能电动汽车越来越激烈竞争的一个基本保障。”


尽管投入巨大,但账上充足的现金储备是蔚来迎接“决赛圈”的底气,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和长期定期存款为573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21亿元。回顾2023年,蔚来经历过低谷,但同时也一直在证明自己。营收创历史新高、毛利纯电行业领先、现金储备充裕,多项反映经营情况的核心指标已呈现出稳健向好态势。


换电背后的政策支持


很长一段时间,李斌都体现出了理想主义者的鲜明特色,从蔚来成立之初,他就希望打造出一个与BBA甚至保时捷相抗衡的自主高端品牌,一个能被全世界看到的中国品牌,一个“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庞大补能网络。尽管销量上还有待提升,但他所希望的、努力的愿景基本成真。


“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蔚来能源体系,已经是公认的蔚来护城河,截至2024年3月5日,蔚来在全球已累计布局换电站2419座,已在中国完成“7纵6横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布局,在全球累计布局充电桩21684根,行业领先。李斌表示今年还将加大补能体系投入,新增换电站1000座、充电桩2万根。


然而一枚硬币有两面,换电模式也成为蔚来最受争议的业务,高昂的成本投入如何回收并实现盈利?当人们质疑蔚来换电模式没有未来的时候,时间给出了答案。


近几年,换电模式获得了政策的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推动换电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标准制定。


更重要的是,蔚来换电迎来了众多重量级合作者。从去年11月至今,蔚来先后与长安、吉利、江淮、奇瑞、南网储能科技等企业开展换电方面的业务合作。蔚来将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通过对外合作开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伴随着蔚来的体系竞争力优势不断强化,主攻家庭主流市场的新品牌车型也将于今年上市交付。据了解,蔚来的技术与资源已经形成平台优势,将在新品牌上共用,让技术红利进一步得到释放。


总体看来,蔚来,仍然未来可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