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光技术高大上不行,科技产业扶贫需选择适合当地发展产业
时间 • 2025-10-30 12:04:39
扶贫
当地
产业
1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有关情况。中科院副秘书长严庆介绍了产业扶贫相关工作时指出,科技产业扶贫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即以第一产业为带动,把一二三产贯通起来。
中科院副秘书长严庆
严庆介绍说,产业扶贫是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就科学院定点扶贫的几个地区来讲,其资源禀赋受很大局限,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其实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当初也把科学院很多高大上的技术拿到那些地区,试图能够形成产业,后来发现不行,在那个地方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有一些甚至还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严庆表示,后来中科院逐渐做了一些调整,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即以第一产业为带动,把一产二产三产贯通起来,比较典型的就是猕猴桃。中国科学院的优势是掌握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全的品质资源库,“我们想筛选出适合的品种,到那儿教你种,种出来能长得好,能有收成,原本这样任务就完成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简单,不是把猕猴桃种出来,当地老百姓就能脱贫,因为种出来猕猴桃,到哪儿卖,卖出什么价钱,如何收藏、保存,都是一系列技术问题。”
严庆介绍说,所以中科院后续又产生了一些项目,包括猕猴桃的储存、加工,以及流通领域的品牌建设等。真正把猕猴桃从种植业变成真正的产业链,这项工作还在积极推进当中,还要后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摸索和探索。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