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那些背负着使命的顽强小紫花,好想去看看它

时间 • 2025-08-05 08:17:32
荒漠
产量
草地

近来,小农的许多好友都在朋友圈转发同一条短片,小农好奇的点开,还没看几分钟就陷入了沉思。

短片里说:“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是我国最缺林少绿,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都分布在这里,占据我国版图上陆地面积的1/2左右。缺林少绿是地球母亲也是中华儿女的伤痛。”

土地荒漠化问题为何如此严重呢?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而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放牧强度过大,往往导致土地的退化,特别是对沙质草地来说,持续放牧不仅仅会导致草地的退化,还会导致草地的沙化。使草地生态系统迅速崩溃。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中28.3%是由草地过渡放牧导致。

有没有一种牧草既可以满足牧民用作饲料的需求,同时又能承受住恶劣的气候环境,帮助草地进行修复呢?

黄土地上的颜值担当

小农找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专家们,专家给小农介绍了一种神奇的小紫花,据说它能起到关键作用。

从外形上看株丛直立,高大整齐,株高92-108厘米,分枝数多,叶量丰富,根以主根类型为主、有少量侧根类型,花色呈浅紫、紫色。荚果2-4周螺旋,种子肾形、千粒重2.26克左右。该品种在呼和浩特生育期约为104天,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20.48%。

这种植物叫“中草3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利用敖汉苜蓿、阿尔冈金、武功苜蓿等12个品种材料,通过田间筛选抗旱优良单株,优良单株三次杂交并经三个世代混合选择,历时17年培育而成的抗旱、耐寒、高产紫花苜蓿品种。

别看它表面上“又瘦又高”的,其实,根系可是相当发达呢!

根系发达,主根明显,入土深的它即使身处环境恶劣,也能牢牢地扎在地里汲取营养。长势旺盛、饲草产量高、品质好、适合旱作栽培是它的标签。

根系粗壮对于水土的保持也有好处,除了能固氮,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纵横交错形成强大的根系网络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持水性和透水性。

中草3号抗旱耐寒性强、饲草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均喜食。在呼和浩特地区栽培,正常年份干草产量亩产1078公斤,较敖汉苜蓿增产12.1%以上;在乌兰察布后山地区栽培,正常年份干草产量亩产577公斤,较敖汉苜蓿增产13.1%以上。

大面积种植和产业化开发中草3号,一方面能增加奶牛等家畜高效饲养的优质饲草生产,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带动农牧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面积优质人工草地的建立,可减轻对天然草地的压力,达到对天然草地的保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真不愧是“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对环境治理也能起到一臂之力。想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苜蓿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指日可待,我国土地荒漠化将迎来转机。厉害了育种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