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检查网红餐饮企业30余家,成都龙泉驿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周三查餐厅、周四查市场”行动,每月针对不同行动主题随机抽取相关单位开展检查。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142人次,邀请人大代表、消费者代表公众参与22人次,突击检查龙泉驿区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鼎月餐饮、鲁西肥牛火锅及“网红”餐饮企业30余家,突击检查聚合市场等食用农产品市场5家。
8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龙泉驿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近距离了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现场的具体情况。
▲工作人员检查“约上云兮”民宿餐厅肉类“双证”情况
搭建智慧食安监管平台
实现餐饮企业“明厨亮灶”实时监测
“约上云兮”“藤原豆腐店”……由于众多特色餐饮店聚集,龙泉山也成为市民心中“网红”餐厅打卡地。18日上午10点30分许,记者跟随龙泉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走进“约上云兮”民宿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检查。进入店内,工作人员直奔后厨,检查厨房用品洗涤与消毒、食材储放等情况。
“餐厅使用的食材,必须要有可溯源的信息凭证,特别是肉类必须要‘双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齐全。并且要根据荤素和生熟分类存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重点关注食材索证索票问题,在进行检查时还要注意厨房基础卫生情况,以及工作人员健康证等证件是否齐全或者逾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检查期间,工作人员留意到店内前台展示的各种小蛋糕,“我们发现这些蛋糕没有张贴生产日期、保质期信息。”工作人员要求店家张贴食品信息,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能清楚了解。
不仅是“网红”餐厅,对于当地较为知名的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临近午间用餐时间,位于龙泉驿区桃花溪路的和锦花园餐厅厨房一片火热。检查人员进入厨房后,按照程序检查了该餐厅厨房卫生情况、食材进货凭证以及食材存放情况。在检查的同时,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该餐厅厨房的实时画面。“这是餐厅厨房当前的实时画面,通过这个平台,他们日常的卫生情况我们都可以实时监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是龙泉驿区智慧食安监管平台,该平台基于电信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按照食品安全过程管理信息公示,将展现食品原料采购、厨余垃圾处理等运行状况。“目前,龙泉驿区已有近3000户参与企业主动注册进入平台,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超过了100户,产生自查管理公示数据近8万条。”
▲工作人员检查和锦花园餐厅“米面油”存放情况
建立农贸市场食品流通溯源平台
规范散装白酒、自制泡酒生产经营单位788家
除了餐饮店,在日常生活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区域。在龙泉驿区国泉菜市场大门处的显示屏上,滚动显示当日蔬菜检测时间、产地和检测结果。“市场内所有的蔬菜肉类,我们都落实来源可追溯要求。”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天所有进入市场的蔬菜和肉类,都会在进入前检查相关票据,而对于没有票据的蔬菜,也会通过市场快检室进行检测,保证其农药残留物达标后才能进入市场。“检测一般在早晨进行,十多分钟就能出结果。”
蔬菜、肉类的品质有了保障,但是消费者如何知晓?在市场内的各个摊位上,一个特殊的二维码便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收集到进入市场的蔬菜、肉类相关票据后,会通过软件将其上传至平台。”该负责人介绍到,在信息上传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摊位上的二维码进行查看。
不仅是蔬菜、肉类,农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自制泡酒、散装白酒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市民关注。“前期,龙泉驿区各街道、镇已对辖区散装白酒、餐饮自制泡酒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龙泉驿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主要通过印发宣传科普资料、新媒体宣传等手段,强化生产经营者及广大群众对散装白酒食品安全的认识,对重点街道区域推进标识规范试点示范,全面摸排整治问题隐患,对标识信息不规范、店招证照不规范等问题整改查处。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排查发现并规范散装白酒、餐饮自制泡酒生产经营单位788家,其中散装白酒小作坊35家、散装白酒经营者250家、餐饮自制泡酒经营者503家,立案查处10件,罚没金额共计11196元。
红星新闻记者邓文博实习记者黄盼盼摄影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